我出生在山东省巨野县的一个农村。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重新恢复,给了我选择人生的机会。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怀揣对知识的渴望,我考入了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专业。离开太阳集团tyc539的校园已经快40年了,但太阳集团tyc539的精神早已深深植入我的心中,并影响和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从平凡小事做起
有哲人说,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的人生历程就是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的过程。1982年1月,从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我来到了煤炭部147煤田地质勘探队,成为一名分队地质组岩芯鉴定员。
很多人都对那首《地质队员之歌》耳熟能详: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歌曲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情怀和革命浪漫主义。但现实生活中的地质工作是很艰苦的,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风吹雨淋日晒,满身油污泥浆,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有人形容:远看是个逃难的,近看是个讨饭的,仔细一看是打钻的。
艰苦的工作环境是磨练人的地方。岩心鉴定员做的是最基层的地质工作,我每天都要骑车跑野外钻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我以苦为乐,认真工作,别人一天跑一趟钻机,我一天跑两趟钻机,不分严冬酷暑,对钻机新钻取出的岩芯细心描述和鉴定,以保证勘探工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野外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但我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学习,努力向书本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学习新规范、新制度,同时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向同事学习。对不懂的问题不断钻研,直到搞明白为止。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每当我负责的钻孔进入煤层地层深度时,我就一方面下好见煤预告,一方面主动跑到钻场,和工人们一起守煤,自己辛苦一点,钻机工人们可以减少上下一次甚至几次钻具。每当钻机资料出来,我就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上交资料报告。
平时,我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主动融入他们中间,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给年轻职工当辅导老师,补习文化课。我所在分队参加补习的职工在中煤第一勘探局组织的考试中通过率最高。当时在地质组也有风言风语,但我不为所动,因为我坚定认为做得是对的,领导和大多数职工也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我当选团支部书记后,我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业余生活。由于工作努力,一年后,我被破格提升为分队副队长、党总支副书记;1983年底,被提拔为煤炭工业部第一勘探局团委书记。我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获得了共青团河北省委、共青团邯郸市委的表彰,受到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联合会主席刘延东的接见。1985年7月,我28岁担任地质队党委副书记,1992年,36岁被任命为队长兼党委书记,这在全国地质系统是很少见的。
为职工办实事谋利益
从走上领导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就把为企业职工办实事、谋利益,团结依靠群众,带领职工把企业做好,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世纪90年代,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地勘单位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当时没有国家项目,国家经费每人每年只有5000元,职工收入锐减,许多职工纷纷调离,人心非常浮动。全队在职职工900人,退休职工300人。每天开门就要3万元才能维持,每年约需1200万元,但上级只拨给600万元经费。在职职工和退离休职工一半以上的工资需要靠到市场上去挣。全队职工一千多双眼睛看着我,一千多个家庭在等米下锅。怎么办?如何稳定人心,带好队伍,度过难关?我深感肩上重担的分量。
为了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我带头学习和解放思想,并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在认真分析煤炭地质勘探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基础上,不等不靠寻找出路,更新观念“找米下锅”,同时在全队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组织广大职工开展生产自救。我在全队提出了“大力解放思想,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思路。当时队机修厂面向市场的条件相对较好,而且开展对外经营已有一定基础,理应成为队里开拓市场的领头羊。但他们在和队里签署承包合同时却讨价还价,不肯大胆走上市场,我表示不签就换人,结果把他们逼上了市场。这一逼,就逼出了后来的全国稀土制造骨干企业;这一逼,就逼出了后来靠这个项目的效益,一度撑起了江苏煤炭地质局收入和利润的半壁江山。
当年很多职工对煤炭地质行业的战略转移不理解,我一方面积极推进全队干群的思想大解放,一方面带头跑市场、上项目,千方百计拓宽企业生存空间,并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多渠道的就业安排,帮助职工从对国家政策的不理解到理解、支持,再到积极参与。全队职工人心稳住了,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职工收入大幅增加,为147队后来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管理基础,巩固和提升了其市场占有份额。
1995年,我39岁时被提拔为煤炭部第一勘探局副局长,1998年任局党委书记。2003年调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局长。
我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全局开展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换来思想大解放,找准并解决了水文局在较长时期发展定位不清晰的问题,即主业不突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明确了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并以三大产业调整队伍和布局,采取激励机制,大胆选贤任能,激发了全局的发展活力和潜能。
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来职工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全局职工工资增长了一倍,解决了12年没有解决的涨工资等遗留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全局职工住房难的问题。当时局里干部楼已完成设计正准备施工,我上任后果断叫停,重新规划设计,先盖了全局职工宿舍楼,全面改善全局职工住房条件。我的这一决策,受到全局上下一致好评。在担任水文地质局局长的6年里,实现了水文地质局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系统排位倒数第三,到成为实力雄厚,国内外市场扩大,经营收入、利润收入逐年递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局。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
2009年,我奉调进京,担任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作为大型央企的领头人,我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特色央企作为奋斗目标,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开拓和创新,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在总局系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一直发展不快,规模不大。我上任后,明确提出了“以矿权经营、矿业开发为主导,巩固和加强地勘及延伸业生物工程、节能环保和商贸物流多产业协调发展、国际国内并重”的产业发展方向,主持制定了“坚持一个中心、实施两项工程、推进三大创新、发展四个板块、加快五个转变”的12345发展思路,明确提出职工“双富”(富脑袋、富口袋)工程。加快企业由传统型、施工型、粗放型向科技型、管理型、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2015年,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再次提出“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个理念、实施三项战略、推进四个转型、完成五大任务”的“十三五”创新发展新思路。
七年间,我带领总公司干部职工抢抓有利机遇,先后取得(或控股)各类矿权66宗,其中包括2个页岩气区块、1个内蒙古整装勘查区和3个集中勘查区(内含24宗矿权),总面积逾1万平方公里。在内蒙与核工业208队一起探明了一个世界级大型铀矿,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找到了一个中型铀矿,在境内外地质找矿和地质调查工作中发现多处铜、铅、金等金属矿体和伴生矿产;在贵州六盘水煤田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中,发现煤系地层三气含量达到工业含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功运作2个境外矿权,完成了以靛头煤炭探矿权为载体的中煤大地公司股份制改造并80%股权转让工作,参股境内外煤炭开发企业3家,取得了逾14亿元的股权转让和矿权经营收益。其中,中煤大地公司80%产权转让工作,使国有资产增值1.72万倍,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我还组建了国家级矿山抢险救援队伍,参加了多个重大矿山事故抢险救援,其中山东省平邑石膏矿坍塌事故抢险救援历时36天,成功救出4名被困矿工,开创了中国矿山救援史上第一个通过地面打孔救援的案例。为解决总公司职工住房困难、改善办公条件等问题,总公司班子集体决策,先后在涿州购置土地100亩修建职工住宅楼,在北京市石景山区购置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新办公楼一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推动企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使总公司成为一家优势明显、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经济增长迅速、利润丰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
七年间,总公司累计实现经营收入94.34亿元,利润总额14.61亿元,经济增加值9.6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21亿元(不含38个煤及多金属矿权的价值),资产总额较2009年的5.2亿元增长了327%,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利润增长特别奖、经济增加值增长特别奖、矿业权增加及效益特别奖;荣获中国地质协会2010、2013年度“十大找矿成果奖”,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奖”,以及“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奖”“首都文明标兵”和“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殊荣。
有媒体曾经这样评价: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找到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产业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新的发展模式与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支撑。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现在我已退休,又被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推选为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为我国地质事业继续发挥余热。回首我从太阳集团tyc539(原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工作的历程,无论是我所领导企业的成功,还是我个人事业取得的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党的培养,离不开不断地学习,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努力,也离不开思想观念的更新、发展思路的创新,对于我而言,这一精神和品质的形成,又主要来源于、归功于我的母校——太阳集团tyc539的培养。
感谢您,我的母校!感谢您,太阳集团tyc539!
(王真奉:煤田地质专业1977级校友,曾任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材料提供:王真奉 整理:韩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