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信箱 | 信息公开 |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科大学者/故事正文

沈光寒:团结起来办事情

发布时间:2022-07-11  点击:

我于1954年从合肥工业大学的前身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55年国家选拔留苏预备生,经学校推荐,并且参加教育部专业考试合格后,我到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俄语一年。1956年底去了前苏联,1960年获得前苏联的副博士学位。回国后,本应回合肥工大,因之前院系调整,合肥工大的采煤专业调整到了淮南矿院,所以经教育部重新安排,到淮南矿院工作了。1963年淮南矿院与山东煤矿学院合并,我们这些教师又一起来到山东。当时,山东煤矿学院正是刘子光当院长的时候,我觉得那时是学校发展比较快的一段时间,他确实起了比较大的作用。

刘子光视野开阔,眼光敏锐,非常能干。合校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济南的、淮南的、江苏的、江西的好几个学校的人员合在一起,怎么把这些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学校的人凝聚起来?刘子光做得是很好的。他一见面跟我们讲的就是团结问题,说现在各方面有困难,大家要齐心协力。他反复强调,不要说不团结的话,不能做不团结的事,不要动辄说“原来的学校怎么样”,每个人都是山东煤矿学院的一员。对于新调来的教职工,他在当时很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最好的照顾,原来山东煤矿学院的职工尽量让出好一点的住房,给新合并来的教师住,所有的干部职工要从大局出发,相互体谅,不畏艰苦,亲如一家。学校的思想教育搞得很好,干部中专门组织学习《为人民服务》和中央关于团结问题的决议,学校的领导深入群众,有针对性地了解思想状况,尤其关注新来的师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引导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困难,共渡难关。很快,人们就稳定了情绪,坚定了对学校未来的信心。在干部使用上,能够一视同仁,不搞亲疏远近,全部按实际情况安排使用,我原来在淮南矿院的时候是教研室主任,到了山东煤矿学院仍任教研室主任,我们系里面既有原来山东煤矿学院的干部,也有淮南矿院过来的干部,也有江苏矿专过来的干部。学校健全组织制度,加强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团结,弘扬了正气。那个时候,学校从上到下,方方面面的力量都融合到了一起,凝聚力大大增强,学校发展得也很快。所以说,刘子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所学校要办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关键取决于下面这些因素:能否执行好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班子是不是团结,有办好学校的愿望,一切以办好学校为准则,能否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其中,团结的问题十分重要,这跟主要负责人有关系。如果主要负责人之间闹别扭,底下的人就会分帮结派,你一帮人我一帮人,这样永远做不好工作。所以,这是最犯忌的事情。刘子光当院长的时候,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学校就办得好。

团结的问题关系到风气的问题,刘子光时期,学校风气很好,一心向上,积极性比较高,谁分工做什么,都能尽心做得很好。当然,当时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好。大环境好是重要的前提。刘子光就是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办这个学校的,那时候提倡“国家要富强,大家要出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上他本人的治校思想,从而使学校形成了好的风气。我们当时的思想就是一心向党,心无旁骛,干工作就要认认真真干好,不需要动员,不需要喊口号。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也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那个时候,采煤专业就是要艰苦奋斗、特别能战斗,教师必须到煤矿现场下井锻炼,学校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去下矿实践。当时,我们都去了,我觉得这样的实践是有收获的,培养了大家吃苦精神和合作共事的意识。后来,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到矿上很受欢迎,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能够踏实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停课、停招生。20 世纪 70 年代初,学校到矿上分散办学,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比较困难的时期。采矿系到肥城矿务局办学,在矿上生活、教学,教职工们还是尽心尽职的,培养了一批工农兵学生。刘子光在“文革”后调去中国矿业大学当校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高考,开始招收新生,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人才上来。那时候,我们这一批中年教师大体都在四五十岁,我当副院长时大概48岁,这批教师都是我们学校里的骨干。在当时煤炭系统里,除了中国矿大以外,太阳官网教师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的。比如,我的老师冯豫老师、陈冀飞老师、牛彦英老师,还有矿建专业和我同届的同学胡峰,还有陈子荫、宋振骐、周文安、王德民、刘镇国、吴哲辉、周毓荣、张孝令、崔德奎、袁云耀、邓铁六、陶华学、孙可文、苏学成、蒋国安、李白英等等。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因为合校的缘故总体上实力还是可以的。太阳官网的教职工队伍团结向上,风气比较正,提升和发展办学水平的愿望比较强,也是在我当院长时期存在的一个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

1985年,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大环境对学校的发展非常有利。大环境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只能乘势而为。这段时间,我 1981年到院里工作,担任副院长,分管科研。1982年到 1984年任党委书记,那时候是党委负责制。1985年各校实行院长负责制,煤炭部又让我转任院长,我看到全校上下都有一股向上的劲头,就和大家一起研究,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一些措施,依靠大家的努力,得到了煤炭部领导和教育司的支持,学校得以顺利发展。

选自《科大故事》(2016年9月出版)讲述:沈光寒 整理:秦晓钟